消逝的村莊   吳賢林       初秋的一天,文友數人到龍坑山上采風。車子沿著320國道行駛約6公里左右,拐入048省道,再行3公里左右到了龍坑口。停車后我們仰望龍坑山上,那連綿起伏的群山成階梯狀,越遠山越高,最遠處的山岡上云霧繚繞,似乎與藍天融為一體。       山腳下,一條3米多寬的土路彎彎曲曲地向山上延伸,開車的小胡問一老農車子能否開上去。老農說:“農用車或拖拉機能開上去的,小車好像沒見過往上開。”我建議說:“還是走路吧,沿途可領略秀美的風光。”我的提議得到大家認可,于是文友們紛紛鉆出小車,沿著土路上山。       初秋的風似一支七彩的畫筆,走到哪里,哪里就披上秋的盛裝,五彩斑讕的鮮花和著七彩的蝴蝶,它們興高采烈地迎著豐收的景象,使景色格外亮麗。       沿著彎曲的土路向上走去,我們一邊聆聽澗溪里潺潺流水和山上各種鳥兒的啼鳴,一邊欣賞著各種野花,聞著城里難以聞到的草木芳香。不知不覺中,很快走了兩公里左右的山路。走過一處叫石巖彎的地方后,龍坑村莊已呈現在眼前,但令我大吃一驚的是:暌別了20多年的龍坑村莊,既有熟悉的輪廓,又顯得那么陌生。昔日喧鬧的小村莊,如今已衰落成一片凄涼。沒有雞鳴,沒有狗吠,沒有孩童的嬉鬧,沒有人居的氣息。原來,早在10多年前,村民們為了加速實現小康生活,毅然離開世代生活的故居,陸續搬遷到山下的公路邊或中心村,有的搬遷到鎮街上或到縣城購房居住。他們堅信,走出大山,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務工或經商,交通更便捷,信息更暢通,賺錢的機會也就更多。前年秋月,最后一名汪姓老人離世后,龍坑已沒人居住了。       以前的龍坑,我是非常熟悉的。那時候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要參加勞動,大約在7歲開始,凡是星期天或寒暑假,經常要到龍坑山上砍柴。直到入伍前,到龍坑山上已不計其數。       上世紀80年代,龍坑山上有30余戶人家、130多人。集體化時期是一個生產隊。村民沿山呈帶狀聚落。小村莊分為上篷、下篷兩處,大致以另一條小澗溪為界。不同的是,下篷地勢坡度較小,上篷地勢較陡;下篷村民房子呈不規則狀,上篷村民的房子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高低錯落有致。相同的是,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有許多板栗樹,并有少量柿樹,柏樹,杉木等。這些粗壯挺拔的古樹已有些年頭了,好多直徑有七八十厘米。其中有一棵老板栗樹,據說有200多年了,佝僂的枝干上攀爬著的騰蔓也已枯萎,一對喜鵲停在上面,偶爾叫喚著,脆亮的聲音在四面環山的回音中格外動聽,格外嘹亮。山民們傳說,聆聽喜鵲叫,心中沒煩惱。可如今村莊已沒人居住,他們離開大山后是很難聽到喜鵲的鳴叫了。       當年龍坑村莊的人非常勤勞,男人壯實,女人賢惠,人人都以優良的傳統不斷惕厲自己,在勞動中鍛煉成強悍的體魄,男人們挑兩三百斤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能挑三百多斤。在生產隊核算時,本村其他有的生產隊分紅僅五六毛錢(指一個男勞力一天的報酬),可龍坑生產隊卻以分紅一元五角而令附近生產隊的人羨慕不已。       望著這個消逝的村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和惆悵。       村民們離開后,房子大多仍在,但由于沒有人居住,缺了生機,缺了人的氣息,門前雜草叢生,草叢中有許多呈圓狀的兔糞,有的已干硬,有的很新鮮,顯示著人去房空后,野兔欲成為此地的主人。屋檐底下青苔肥厚,墻腳邊偶有不知名但生長旺盛的小草,在微風的輕拂下不停地搖曳著。泥土的墻壁大多已脫落。土墻的表面因歲月的無情和無人居住早已溝壑縱橫,或深或淺的裂痕,仿佛想要彼此分離,但卻在某種機緣巧合下造成了藕斷絲連的意境。倒像是鬧了別扭的鄉里鄉親,口口聲聲嚷著不再理對方,一盞涼茶的工夫后,又情同手足。這份情,果真如那些班駁的土墻,雖經歷風雨,但誰也離不開誰,永遠是一個整體。       面對眼前的凄涼,腦海中自然回放起昔日小村莊熱鬧的景象。龍坑的村民,熱情好客遠近聞名,待人親切,與人為善。以前到龍坑山上砍柴,下山時會聽到“歇一下,喝杯茶。”“歇一下,吃過飯再回去吧。”雖然被邀者大多都不會歇下,但在那糧食匱乏的年代,這份熱情令人舒暢,令人覺得格外親切,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心頭會熱乎乎的。       龍坑的歷史不是很悠久,但也有些年頭。村民大多姓汪,據《汪氏家譜》載:汪姓于清乾隆辛酉年從江山大陳遷此,村處溝谷中,谷底細流彎曲似游龍,故名龍坑。但是,據當地老農口口相傳,龍坑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龍坑尚未有人居住時,有一年夏末秋初的一天,山外有4人到龍坑(當時不叫龍坑)山上采藥,突然間,明朗的天空聚集了滾滾烏云,刮起了呼呼大風,不一會下起了傾盆大雨。幾個采藥人分別在幾處巖石下面避雨。不一會,澗溪里洪水滾滾,隨波逐流,小澗溪一改往日溫柔、文雅的性情,好像要發泄出積壓已久的怨氣。等到雨停后,采藥人欲返回,但其中一姓龍的中年人卻不見了蹤影。另外3人對著大山呼喊,沿著澗溪尋找,但找遍整條澗溪,仍毫無音訊。他們只好抱憾而回。次日,他們領著失蹤者家屬再找,尚未到昨日躲雨之地時,令他們看到驚詫不已的一幕,只見一條龍在一水潭里盡情地戲水。水潭僅方圓5米左右,雖然暴雨后水量較大,仍難以容納龍的全身。龍將前半身潛入水中,只聽咕嚕嚕一陣響聲,水潭已淺下許多。然后龍抬頭,對著空中噴水,數丈高的水柱成弧形灑向周邊的板栗樹和松樹上,樹被巨大的水量沖得不停地搖晃。他們何曾見過如此場面,驚嚇得忘掉此行的目的,驚慌失措中轉身就往回跑。       后來,也有一些外地人到此地見過龍現身,于是,人們將此山叫作龍坑。       龍坑由石鏡塢、菜子塢、椿樹塢、長嶺、橋頭塢、坑后等組成,每個山塢都有歷史傳說和人文故事。石鏡塢內的“石鏡”,盛傳是當年七仙女偷了王母娘娘的寶鏡,搶奪中摔成8塊,其中一塊被小花貓刁去,被追趕中不慎掉落,落在此山后成為一處石鏡。其實是山塢中有一近10米見方的石塊,成斜狀對著塢口,石面光滑,因石塊在山溝處,雨季瀑布如掛簾,晴天有細流,常年有水珠潤濕,晴天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遠看似一面鏡子,因此而得名。據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次飛機航拍時發現此處閃光的地方,不知何物,深感詫異,后來專門派人調查,原來是一方石鏡。       菜子塢的來歷緣于一個真實的故事。整個山塢都是茶子樹,為什么叫菜子塢?傳說在明代末年,當地縣官號召大力發展生產,要求山上多種茶子(可加工茶油),山地上多種油菜(當地人叫菜子,可加工菜子油)等作物。當地一汪姓雇人將那個山塢都種上茶子。次年初秋,茶子樹苗長成一尺多高時,縣府派人統計各地發展的數量。當時該山塢尚未有正式的名稱,汪姓說:“我種了那么多的茶子樹,就叫茶子塢吧。”保長文化有限,記錄時將茶子的“茶”字寫得有些潦草,看起來像“菜”字。后來縣里匯總時,就寫成了“菜子塢種了菜子300畝”。既然縣里已寫成“菜子塢”,當地人干脆將這個山塢稱為“菜子塢”了,一直流傳至今。       一個小村莊消逝了,人去村空,如今已成為野生動物的天下,除了一百多種鳥類及野豬、野兔等常見動物外,暌別了多年的靈貓、貉狐、刺猬、穿山甲、小麂、黑麂、獐、狗獾、花面貍、豪豬、赤腹松鼠、櫛鼠耳蝠等已回到了龍坑,并且有長期居住下來的跡象。     +10我喜歡

歐軍軍,男,漢族,1983年5月生,江蘇東海人。   微小說四篇   01 因禍得福   村東頭老孫家兒媳婦的肚子又鼓了起來,雖然還在瞞著別人,可村里的鄰居都知道了。兒媳婦又懷孕了,可老孫心里并不踏實。兒媳婦第一胎生了個女孩兒,第二胎檢查出來又是女孩兒,流掉了。老孫就一個兒子,若沒孫子他就斷了香火,“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啊,無論如何,也得有孫子。他讓老伴去找算命先生算算,算命的了解大體情況后,給他們下了這么個結論:有也能有,但比較困難。這句話更讓老孫焦躁不安,可不是困難咋地!兒媳婦這次懷孕,正規醫院檢查不告訴性別,他們就到私人開的“黑診所”去查,又說是個女孩兒。這下可把老孫給愁住了,他想讓兒媳婦再去流產,可兒子兒媳婦不同意,上次流產就給兒媳婦身體和心理造成了很大傷害。而且年青一代人,男女觀念也沒老孫那么嚴重,所以他們堅決不流。     正在老孫一家人意見產生分歧的時候,老孫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去世了。本來八十多歲去世屬于“喜喪”,沒什么好傷心的。可老太太一輩子敬老愛幼,幫助鄉鄰,是有名的善人。她一去世,老孫一家人都很悲傷。料理完老太太的喪事以后,老孫一家人一致決定,兒媳婦肚里的孩子得留住。因為家里已經有一個人去了,不能連走兩個啊! 孩子留下來了,家里全按生女孩兒來準備。名字隨她姐姐,姐姐叫“來弟”,她叫“招弟”。衣服、玩具、用品也全買女孩的。生產那天,老孫的老伴和兒子把兒媳婦送到鄉醫院,在產房外并不著急地等著。不一會兒,產房里就傳來了孩子嘹亮的哭聲。醫生一開門,老孫老伴就問母女是否平安,醫生笑著說:“不是女孩,是個大胖小子,八斤多重!” 02 一條項鏈     小丁剛搬進新房,很興奮,決定從此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早晨起來跑步鍛煉身體。 一天早上,小丁跑步時,遇到一個朋友。朋友和小丁開玩笑說:“你起這么早,上馬路上撿錢的啊?”小丁聽后也就一笑了之。誰知沒過幾天,小丁跑步時竟在自己小區外撿到一條金項鏈。小丁撿到金項鏈后既激動又緊張,沒敢多看,立刻把東西放進口袋里,然后往四周看了看。他看到一個老大爺正在小區前的花園邊打太極拳,眼睛正好往小丁那個方向看,但好像并沒有在意小丁。不過小丁還是很緊張,覺得這一切肯定都給老大爺看見了。 上午下班回家時,小丁又遇到那位老大爺,他覺得很不好意思,不自覺地將頭低了下去。中午吃飯時,妻子告訴小丁,樓下的劉太太到處大喊大叫,說她家寶貝的項鏈丟了,誰撿到了若不還給她,她就要罵了。小丁下午便將項鏈拿到銀匠攤上去鑒定,結果出乎意料,項鏈不是金的,是鍍金的。小丁很失望,晚上便將項鏈還給了劉太太。劉太太很高興,連聲地說謝謝。接著便將項鏈戴在了一條泰迪狗的脖子上,還嘟噥著說:“寶貝戴上項鏈就是漂亮!” 第二天早晨,小丁又遇到那位老大爺。現在他覺得自己毫無愧色,便和老大爺打了個招呼,老大爺笑著回答說:“對不起,小伙子。我患白內障,正準備做手術。你和我打招呼,我卻看不清你,實在抱歉啊!” 03 天氣預報          他在一個小鎮上工作,在鎮上租了一套房子。每天上班要路過一戶人家,這家里只有一個老太太,一個年輕媳婦,和一個三四歲的小姑娘。他剛開始以為是祖孫三代。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才知道這是祖孫四代,老太太的老伴和兒子都去世了,兒媳婦改嫁了,孫子常年在外打工,祖孫四代只剩下她和孫媳婦重孫女在家。 他每天上班路過老太太家時,老太太都和他打招呼。老太太有七十多歲,身體挺好, 還種一塊地的大豆。性格也開朗,待人熱情友善。今年夏天,他參加了移動公司的充值送禮品活動,按規定開通了天氣預報業務,有時老太太遇見他會問天這么熱不知有沒有雨,他就把手機上的天氣預報轉述給老太太。后來活動結束,他就將天氣預報業務取消了。        轉眼,秋天又到了,大豆也熟了。老太太天天收大豆,一天收一點。老太太遇見他時,又開始問他天氣。老太太說為了防止下雨,她頭天晚上得將豆秸都堆起來,大豆也收起來,第二天早上再放開來曬,這樣很費力。他答應老太太查到了一定告訴她。        第二天,他再次來到移動營業廳,微笑著地對服務員說:“你好,請幫我開通天氣預報業務。”   04 沒收手機以后   隨著社會的進步,手機已普及大眾。我任教的那所鄉鎮中學,不少學生都有手機。一次上課,就給我沒收了一部手機。按學校規定,學期結束后手機才能歸還給學生。 回家后,我隨手將沒收的那部手機放抽屜里了。誰知中午時,那個手機來了個信息,嘟嘟地響了兩聲。我看不是自己手機上的信息,就以為是妻子的。誰知妻子說不是她的,然后就查我手機,發現沒有新信息,妻子就開始審問我,到底是什么人發的信息,為何要刪除。我正左右為難,突然想到了剛沒收的那部手機,立刻拿出來向妻子解釋。妻子打開一看是條廣告信息,這才放過我。 沒收了一部手機,讓我無端受猜疑,真是讓人氣憤。誰知第二天早上,我睡得正香時,那部手機又嘟嘟嘟嘟地連續不停地響了起來。我以為是電話,忙起床去接,一看原來是鬧鐘。才五點多,離我起床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回到床上,我卻怎么也睡不著了。 妻子說:“你快把手機還給學生吧,真讓人受不了!”誰說不是呢,我也快給它逼瘋了。 +10我喜歡

零度生存理念追求生命的輕松,因此主張人生的旅途絕不要疲于奔命,拿得起放得下,得失從容,隨緣放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面對生活的捉弄,學會一笑了之。同時,要掌握生存的技巧在險境面前能臨危不懼,處險不驚。以泰然處之的心懷品嚼生命的滋味。   人在旅途,最怕疲于奔命、最怕茫然若失、最怕苦海無邊。因為自己的旅程,只有自己用雙肩去量度。我們又都是匆匆過客,屬天涯孤獨,一切都需自己去照看。   聰明人必經自得“章法”,創造沒有疲倦的人生旅途。這就需要自己去調整、去謀劃、去經營,以“活著就要幸福”的心態,輕松、從容地欣賞路邊的風景。 +10我喜歡

秋風乍起,吹衰一個世紀;落葉翻飛,凋零一季煙雨。最是那低吟淺唱處的歡愉,卻帶給人無限遐思。逝者如斯,人生如抓不住的林間響箭,歲月若撈不取的指尖清流。一朝夢回,古今難卻;驀然回首,倍覺珍憶。   披一襲輕盈月色,攜一縷柔婉光澤。在這千年不變的月的陪同下佇立,許是月的朦朧感染了我,亦或是我已融入了這和美的月。古人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觸及此,胸中多少藏有縷故鄉月的朦朧情懷。是對鄉的思念,是對家的惦念,是對人的牽掛。它籠于胸中,經久不散。談及此,朋友說我太過柔弱,相較于他在異地他鄉的經歷我畢竟還身在本地,可那淡淡的思憶卻一如家鄉春季的槐花香,香飄十里,十里不散。古語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與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可久立于秋風中憶過往,誰又會領會那濃濃的鄉愁呢?我只道,少年亦有愁思時,不是不知,而是知其卻不能用語言形容罷了。   月以千年不該之色依舊漫罩這紛繁時世,轉身踏月而去,似是流戀,又似頓悟:只要耐心充盈,潛藏一切,世間大愛,歷歷可行。   回首過往,或歡愉,或寂寥,都是此生短暫行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彩也好,糟糕亦然,那濃墨重彩的畫筆方可勾勒出人生的瑰麗畫卷。不論長亭外,古道旁,那芳草萋萋的送別美景,亦或是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深情切切,還是那情到深處,紅箋為無色的悵然若失。世間種種,歡樂趣,離別苦,此種更有癡兒女,君莫怪,人生若此,長恨短嘆只因個中志趣。   驀然間,才發覺以往的歲月原是這般美好:家人和睦,享人間天倫;高堂健樂,感至親之情。世間縱不可得雙全之法,但真的很慶幸在自己成長中,留給這段青澀歲月里一抹美好的回憶。或許十多年后,再次拾味,百般人生,盡在無言中。放眼前方,天長水闊,即便此經一別,也該互贈珍重。   弓已蒙塵,清露已殘盡,誓言已如流星。唯一不變,是月的清盈,以一徑羞怯,玉華至今。而那月里的嫦娥也應悔偷靈藥,自此碧海青天夜夜心了吧!如若時光可以重來,你可還愿常伴寒夜與月共眠?飛升成仙的誘惑許是有的,但千萬個日月輪轉,萬千番晝夜交替之后,想必也會向往人間的繁華!再多的紛擾也勝卻無人問津的寂寥與孤獨吧!于是哪怕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凄然落寞,我也愿自此清風入懷,崇山峻林在即,水繞溪鳴于耳、、、、、、(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過往凡塵皆是我們的人生財富,淡然也好,珍重亦然。而腳下,你未涉足的前方,正等待你的采擷與添繪。只愿在某個冬日的黃昏,于生命的劇終,可以于恬淡安然處,當歸之時亦可歸,那么也可感嘆:無虛此行,無枉此生! +10我喜歡


藍光梅的優質推薦評比89003陳鳳芬的焦點新聞部落格趙守東的推薦清單13311吳佑宜的優惠好物楊碧玄的優質推薦評比李柏軒的熱門嚴選廉禎季的優質產品推薦62506管芷方的推薦評比好物
老家的皂角樹 陳書卿的評價心得6458293946水——無聲的智慧 (2) (3) 陳依潔的優質必買清單36741錢鐘書名言:人生的刺,就在這里,留戀著不肯快走的 楊雅玲的評價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8ec2z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